南懷瑾先生傳奇


 


南 懷瑾先生是一位極富傳奇性的人物.他那豐富的經歷,更使他於傳奇之中,再添一層神秘色彩.


 


1918年,南先生出生于浙江溫州書香人家.幼年接受私塾教育,12-17歲之間已遍讀諸子百家.少年的時代,還學習拳術劍道,以及文學詩詞,書法醫藥,易經天文等.青年時,為深探宇宙人生的奧秘,他曾訪求多位高隱之士,且由那兒學到了許多不傳的法門。為禪宗大德鹽亭老人袁煥仙弟子。


 


二次大戰起,南先生入川,任教於中央軍校,並在金陵大學研究所研究社會福利學.離校後,即專門研究佛學.1942年-1944年期間,南先生遍閱《大藏經》.1945年,旋遠走康藏,參訪密宗上師,先後得到白教,黃教,紅教,花教等西藏各教派印證,被承認為合格密宗上師.離藏後赴昆明,講學于雲南大學,後又講學于四川大學.抗戰勝利後,於1947年返鄉.不久,歸隱於杭州之三天竺之間.後又于江西廬山天池寺附近,結茅廬清修.1949年春,去臺灣.1985年,南先生旅居美國。1988年初,南先生回到香港,居住至今。(自在註:南老先生九十多歲時往生)


 


南先生學問博大精深,教化涵蓋儒,釋,道,融會諸子百家,更及于醫卜天文,詩詞歌賦,其影響既深又遠禪海蠡測 [1955] 本書為南懷瑾先生傳世經典之作,有關禪宗宗旨、公案、機鋒、證悟宗師授受、神通妙用,及其與丹道、密宗、淨土之關係,鉤玄提要,為無上菩提大道,鋪了一條上天梯。


 


楞嚴大意今釋 [1960] “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它是宇宙人生真理探原的奇書,是人們悟空的一部書,也是抱本修行,閉關修行一直到證果跟在身邊的一部書。


 


楞伽大義今釋 [1965]“楞伽印心”,禪宗五祖以前,用它來驗證學人是否開悟,書中有一百零個人生思想哲學問題,是唯識學寶典。解析唯心、唯物矛盾的佛典。


 


禪與道概論(上部) [1968] 本書說明禪宗宗旨與宗派源流,及其對中國文化之影響。後半部談正統道家及隱士、方士、神仙丹派之思想來源和內容,可稱照明學術界的方外書。


 


維摩精舍叢書(袁煥仙、南懷瑾合著) [1970] 散盡億萬家財,行腳遍天下,求法忘軀,大徹大悟,川北禪宗大德鹽亭老人煥仙先生,此篇钜著,分判諸宗門派獨步古今,凡究心三家內典者,不可不讀,南懷瑾先生即其傳法高第也。


 


禪話 [1973]“山迥迥,水潺潺,片片白雲催犢返;風蕭蕭,雨灑灑,飄飄黃葉止兒啼。”禪話對歷代禪門祖師的公案,給予時代的新語!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1973] 融合儒、釋、道三家靜坐原理,配合中、西醫學,對於數百年來,各方修道者的修持經驗,予以深入淺出的介紹和解答,揭開幾千年來修持的奧秘。


 


論語別裁 [1976] 是中華民國開國以來,闡揚中國固有文化精髓,推古陳新,使現代中國人能夠瞭解傳統文化的橋樑。它,接續了古今文化隔閡的代溝。


 


習禪錄影 [1976]“羚羊掛角無處尋,一任東風滿太虛。”本書是禪宗大師南懷瑾先生,歷年來主持禪七的開示語錄,及十方來學的修行報告,您想一睹禪門風範嗎?假此文字因緣,也算空中授受,可乎?


 


新舊的一代 [1977] 原名:二十世紀青少年的思想與心理問題。解析了近百年來學術思想的演變,近六十年來的教育問題和現代社會青少年思想問題的根源。


 


參禪日記(初集,原名外婆禪,金滿慈著 南懷瑾批) [1980]   本書是一位退居異國的老人,參禪修道來安排她晚年生活的實錄,許多修行的工夫和境界,都是女性修道者,最好的借鏡與指導。


 


參禪日記(序集,金滿慈著 南懷瑾批) [1983]   她的日記續集,讓二十世紀的現代人,看到一個活生生的,邁向修道成功的事實例證。


 


定慧初修(袁煥仙 南懷瑾著) [1983]   本書收集 袁煥仙 先生及其門人南 懷瑾 先生,有關止觀修定修慧的講記,對習禪及修淨土者,提示了正知正見和真正修行的方法,最適合初學者。


 


孟子旁通(上) [1984] 是繼《論語別裁》後,劃時代的巨著,為中華文化留下再生的種子,內容包羅諸子百家思想精華,觸類旁通,驗證五千年來歷史人事,司馬遷謂:“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恰足以贊之。


 


淨名庵詩詞拾零·佛門楹聯廿一幅·金粟軒詩話八講 [1984]   本書揭開古今詩訣奧秘,法語空靈,禪機雷射,所輯及所作詩詞、楹聯,皆為古今流傳難得一見之詩林奇響。


 


觀音菩薩與觀音法門 [1985]   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本書收集南 懷瑾 先生歷年對觀音法門之講記,及古今大德、顯密二宗對觀音菩薩的看法及觀音修持法門,是學佛的初基,也是求證佛法最直接切入的方便法門。


 


歷史的經驗(上)[1985] 本書為南教授外學講記,以經史合參方式,長短經、戰國策為主,講群臣對待,有無相生、利弊相參的道理,是治世的良典,是領導的藝術,也是撥亂反正難得的寶笈。


 


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 [1985]   本書揭開千古修行、成仙、成佛之奧妙,有關道家易經、中醫、與神仙丹道,以及西藏密宗原理和重要密法法本之提示,皆有深入淺出的介紹和批判。


 


中國文化泛言(原名:序集) [1986] 本書集中南老師現歷年來所寫有關諸書序言,編為一冊,內容精蘊,包含廣泛,于人生學問、修證各方面之見地,高邁古今,迥脫凡塵,揮發儒、釋、道三家思想精華,可借為初學入門引導之指南,亦可作為資深研究者更上之驗證。亦可由此略窺南先生思想精神之大概。


 


歷史的經驗(下) [1986] 張良助劉邦擊敗項羽,統一天下,兵機謀略,大多得自黃石公素書之啟發,素書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不許傳於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若傳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傳,亦受其殃。


 


張良之後,此書不知去向,至晉朝,有人盜發張良之墓,於玉枕之處發現此書,自此素書始再傳於世間云云。書後附陰符經及太公三略,皆兵法之宗祖。南先生講此篇講記,將三千年來歷史例證,平鋪原經文之後,以便讀者可以經史合參,而對於千古是非成敗之際之因因果果,判然明白,或者以之做為個人創業,及立身處世之參考。


 


禪觀正脈研究(上)[1986] 據佛經記載,釋迦文佛住世時期,有無數修行弟子修行得道證果,何以二千多年來,佛法普及之後,修道者多如牛毛,證果者反而廖廖無幾?此一公案困惑千古行人,原來當初世尊座下弟子,泰半皆從白骨禪觀入手,以為修行之根基,故容易獲得果證。


 


自南師以“禪密要法”為底本,首介白骨禪觀之修法以來,參修同仁,宿業漸消,疾病多愈,禪觀定力亦日有更進。因之懇請南師首肯,乃將當初講記整理出書,以為修道行人之參考,出於後半部尚待校正及補充資料,故先出版上冊先行流通。


 


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記 [1986] 本書將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的內義闡述無遺,尤其將普賢行願的修持法門直述公開,顯密融通,是歷來講解此經所未曾有者。書後並附普賢菩薩有關經文及諸佛菩薩行願。


 


老子他說(上) [1987] 老子其猶龍乎?南師懷瑾先生在本書中以經史合參,以經解經的方式,借著老子自證的現身說法,刻劃出中國文化中道家隱士思想在歷史巨變中影響時世偉大磅礴光輝燦爛的一面。


 


同時發揮了幾千年來書院學者所不知、不能言及的道德內蘊。老子他說,他說老子,這是領袖之學,這是修養的極致,有心文化者,有心領導事功者,有心修道成聖者,不可不一讀!再讀!


 


中國佛教發展史略述 [1987] 本書從印度佛教起源,談至佛法傳入中國時的現況,以迄於民國後的佛教界,對於研究佛教歷史淵源及禪宗叢林制度的學者,本書提供了清晰的史料和線索,書後並附禪宗叢林制度與中國社會全文。


 


中國道教發展史略述 [1987] 幾千年來道教的歷史演變,由學術思想、宗教形式及修煉內涵三方面,以及宗教及科學兩個層次,公平的批判解析道教存在的歷史原因,和它偉大的貢獻和價值,並預言未來道教所應發展的方向。


 


易經雜說——易經哲學之研究 [1987] 南師懷瑾先生精通易理,社會大眾往往有稱讚其為“當今易學大師”者,然其講解易經課程,卻是深入淺出,平易近人,幾乎把高深的易理說得人人都懂,還有他異于古今學者獨特的妙悟勝解,說是綜羅百家精要亦可,說是成一家之言亦可。本書為其隨心所講的講記,整編而成,相信必大有助於初學易者及深研易者之啟發。


 


金粟軒紀年詩初集 [1987] 本書為南 懷瑾 先生自十五歲至七十歲,閒居隨感而作詩詞編集而成。詩是他思想情感寄託蘊藏之所在,也是弟子們藉以瞭解其師生命的橋樑,本編所集,皆清涼塵囂之無上甘露也。


 


如何修證佛法 [1989] 你知道學佛修行須依持哪三個綱要?大乘必須以小乘作基礎,小乘的佛法如何修呢?哪個法門最易成就呢?修持只為得定嗎?定是什麼?如何得定呢?修行中會有哪些情況與歧路呢?楞嚴經所講的五十種陰魔境界裏,卻蘊藏著修行解脫程式的大秘密?這是南 懷瑾 先生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才發現的秘密,在此公開,請修行同道好好珍惜!


 


易經系傳別講 [1991] 南懷瑾先生繼易經雜說後另一部有關易經的講述是易經系傳別講。系傳是孔子研究易經的心得報告,也是學易的門徑。本書不但對易經有更精闢的講述,也是孔孟思想、儒家學說的探源。從自然的道理,說到人文的精神,人生的道理,修行的道理......無論入世出世均為不可多得的摩尼寶典。


 


圓覺經略說 [1992] 圓覺經是可以徹底解決人生痛苦煩惱的經典,是指引如何修行成佛的經典。本書的講解,深入淺出,初學易懂,且明白指出如何明心見性,以及修行過程中的諸多問題。有心習禪或參研佛法者,不可不讀!


 


金剛經說什麼 [1992] 這是一本超越哲學宗教的書!這是一本徹底消除一切宗教界限的書!千餘年來,無數人研究金剛經,念誦金剛經,因金剛經而悟道,因金剛經而得到不可思議的感應,為什麼?四句偈到底是哪四句?禪宗為什麼提倡金剛經?金剛經的威力是以?本書解答你一切的疑問....


 


藥師經的濟世觀 [1995] 這是一本通俗卻不易懂的經典,為什麼藥師佛是在東方?藥師佛的藥是什麼?如何能死而復生?如何去面對死亡?以及如何消災延壽等,都是本書中所討論的。


 


佛教的佈施學(1991) 原本大學微言 [1998] 南師晚年最後一個心願!此書是要獻給兩岸的領導人的。


 



 


據介紹,改革開放後,多年不通火車的溫州,準備興建溫州-金華鐵路,但卻苦於缺乏資金。


 


當時的市長劉錫榮(後任浙江省副省長),瞭解到居住在香港的溫州人南懷瑾,在國外有不少學生,就想通過他爭取海外投資。劉錫榮得知,南懷瑾是一個孝子,就決定請魏敬先用南懷瑾母親的頭髮,繡一幅南母的肖像。


 


不過,南懷瑾的母親雖一直居住在溫州,但當時已經去世了。經過一番努力,發現南懷瑾的妻子(南懷瑾離開大陸前的妻子)平時為婆婆梳頭時,有心留下了她不少頭髮,這件好事因此得以玉成。


 


魏敬先說,劉市長到香港會晤南懷瑾時,事先沒有告訴他要送他這幅肖像。等到見面後,劉市長揭開鏡框外的綢子,南懷瑾一看是母親的肖像,激動得撲通一聲跌跪在地。當他得知那幅肖像竟然是用他母親的頭髮繡的,就更加激動不已,當場表示,一定要為家鄉做一些公德之事。


 


此後,通過南懷瑾的關係,溫-金鐵路順利籌資約5億人民幣,並於1994年建成通車。


 


四十年代的南先生有著一頭濃密的黑髮,俊秀的面容顯得風流倜儻,神情莊重,還沒有我們現在所熟悉的笑容,但絕對是一個標準的美男子;可那張峨嵋山閉關下山後的照片幾乎讓我沒認出來這便是南先生,這時的南先生更象一位英姿颯爽的少林武僧


 


不見了濃密的黑髮,卻蓄起了鬍鬚,目光炯炯如炬;我們現在見到的南先生多是身著中山裝或一身中式長衫,而五十年代南先生西裝領帶的照片則另有一番神韻;六十年代南先生在臺北的留影讓我看到了熟悉的微笑,原本濃黑的青絲也添了許多白髮。


 


說到白髮,南先生還有一首詩,那是他五十五歲時,頭髮開始花白,理髮師勸他染髮,他沒接受,寫了這首《理髮師勸染髮戲作》:"世人多畏髮初白,卻喜頭顱白似銀。免去風流無罪過,何須裝扮費精神。漸除煩惱三千丈,接近仙靈一性真。對鏡莞爾還自笑,依然故我我非新。"雖是戲作,卻體現了甚深禪意。


 


南先生與母親一別四十載,最終也沒有見到老母親臨終一面,這其中的苦痛又豈是別人曉得。南先生接到老母身體欠安的信便沉重的說:"恐怕等不到與母親見面了!",沒想到竟成了現實。當老母知道了南先生的情況後,便再也沒要求他回去,這種奉獻需要付出多少思念的淚。


 


南先生在大陸有位夫人,姓王,雖然南先生因歷史原因,象許多在一九四九年去臺灣的"大陸人"一樣,因為不知何年何月才重歸故里,遷就現實在臺灣另娶。王師母卻一如既往地照料婆婆,直到老太太過世,而那時王師母也已經是七十六歲的老人了。


 


當她與相隔四十年的南先生相見時,並沒有象別人想像的那樣一吐幾十年的苦難,只是淡淡的說:"過去的事說它幹什麼,只管未來吧!"這是何等的心胸和肚量!幾十年的苦熬,無怨無尤,一語帶過,天下有幾人能做得?


 


南先生在臺灣的夫人姓楊,比南先生小十歲,育有二子二女。為了 支援南先生的事業,也付出了極大的犧牲,起初,拜訪南先生的客人都要到家中去,據說有一天替來客泡茶就用了一斤茶葉,可知其辛勞程度。後來南先生白天忙會務,晚間上課,直到夜裏十點多才能回家,而她還要照料四個兒女,其中的苦處外人是難以瞭解的。


 



 


吸煙有害健康",這在香煙的包裝上都是注明了的,象南先生這樣的國學、禪學大師又如何能與這毒物聯繫上呢,難怪當一個美國學生看到南先生點了一根香煙吸起來時,竟難過的哭起來。


 


南先生吸煙是有故事的,想當年在四川峨嵋山閉關,習慣了清新的空氣,無耐下山後頓感"人"味頗重,實在受不了,便燃起香煙,把"人"味趕走,其實並沒有吸進肺裏。南先生的吸煙與眾不同,倒更象一種把玩,幽雅的很,空氣中也沒有討厭的煙氣。


 


熟悉南先生的人總說,南先生經常歎氣。是有隱衷?還是有何心事未了?抑或是眾生"人"味太重,實在難度?可能兼而有之吧。做名人難,做一個要無時無刻都為人師表,做人楷模的名人更難。


 


正所謂"曲高和寡",來參訪南先生的人可謂是三教九流,無所不包,難怪有人稱南先生"通天教主",南先生也自稱是"大妓女",整天"接客",迎來送往。


 


但真正能登堂入室,惺惺相惜的卻無幾人,這份熱鬧中的孤獨怕是別人不曉得;來訪人中雖不少誠心求教者,也有許多附庸風雅者,或說些不乾不濕的話,或提些難為之請,南先生有感眾生煩惱業力深重,又怎能不歎息!


 


南先生一生致力於國學及禪學研究和教學,門下學人亦無數,但真正能接南先生之棒的人卻沒有,這也是南先生最頭疼的事之一,歎息也是一份無耐吧。


 


有人以蠶吐絲來比喻南先生,他把自己讀過的書,學來的各種學術,融化而變成一種教化,使它應用于社會人群,就象蠶吃桑葉而吐絲。南先生教學絕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因材施教,時而循循善誘,時而詼諧幽默,因時、因地、因人而異,有時甚至有驚人之舉。


 


一次在佛光山舉辦禪七活動,一個男生全身緊繃,兩眼發直,好象出了問題。南先生走到他旁邊,二話不說,抬起手,左右開弓,打了他兩個嘴巴,然後說:"起來活動活動!"這也許就是禪宗棒喝法門的一種吧。


 


南先生精通國學,詩詞自然有其獨到之處。南先生喜愛賦詩,但他從不喜歡故弄玄虛,教人不知所云。南先生的詩給人一種清淡恬靜的感覺,象一杯清茶,需細細品味,方解其中滋味。象這一首《思鄉》:故園西望淚潸然,海似深情愁似煙。最是夢回思往事,老來多半憶童年。


 



南懷瑾這個「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隱士式人物,潛心佛典,閱藏三年,遍讀大藏經三藏十二部,澹泊名利、不求聞達,但聲名遠播、桃李滿天下﹔南懷瑾學富五車、功成名就,但沒有高官厚祿、腰纏萬貫。


 


出於對家鄉的厚愛,出於對中華民族繁榮富強的企望,南懷瑾在海外籌巨資,建立了幾個投資公司及基金會,也在中國國內開辦或籌組八個合資企業,合資修建溫州至金華的鐵路項目也正在落實﹔南懷瑾慷慨解囊,在中國全國二十多所高等院校設立獎學金或提供資助,但他不讓宣傳,連南懷瑾親近的人也說不清有多少人得到過他的扶植。


 



voicexml


引用網路文章 自在編輯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在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