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除塵垢 當願眾生 眼根清淨 常登覺地


淨除心垢 當願眾生 永斷習氣 一塵不立



 

掃地,真正需要清掃的,是我們的心,一切的惡心皆來自於自私自利的心,假若我們的心 平等 清淨,哪裡會有醜陋的貪嗔痴呢?
 

這“掃心地”的功夫來源於《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周利盤特迦鼻根圓通章》。經上所說掃地、掃廁所有種種的功用,依一般人的觀念,那種不乾淨的地方,想避都來不及了,何況去掃它呢?況且還是件卑賤的工作,怎會有功用呢?其實不然也!掃地的功用是什麼?它所含的深義又如何解釋呢?

 

一是“降伏我慢心”是因為人都有貢高我慢心,覺得世界 我 是了不起、高人一等的,不懂得尊重別人,這種心態其實就是做事情的最大障礙。若能快樂、自在地做一般人認為下賤的工作;也就是降伏了貢高我慢的心。

 

二是“乾淨可以使人的心定下來”,是因為把家裡或工作環境打掃得窗明几淨,不僅自己的心能感到清淨,也會讓經過者或使用者的心清淨;心一清淨,自然心就定下來了

 

三是“掃掉心裡的垃圾”是因為我們的心裡有很多垃圾,如貪心、嗔心、慢心、疑心……心裡面的垃圾多了、煩惱多了,人也就整天糊裡糊塗的。“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的垃圾掃乾淨了,心地就清淨了。若達到《清靜經》所說的“寂無所寂”,才算清淨到了家。

 

我們知道,地面不常掃,就不會有一個清潔的庭院;一個人的心不常清掃,人生中煩惱的塵埃就會在心中積厚難除。怎麼掃呢?“用慚愧、懺悔、返照、覺察、觀照,念念分明、念念作主、念念覺察、念念覺照,這樣,就能把心中的灰塵掃掉了。”

 

這是佛陀與弟子周利盤特迦的對話。據說周利盤特迦“憶持如來,一句伽陀,於一百日,得前遺後,得後遺前”,“憶”是記憶;“一句伽陀”就是一句偈;“伽陀”是音譯,意思就是偈,通常是四句話。

 

意思是說,佛教周利盤特迦一句伽陀,他在一百天之內,都沒有辦法把這偈語讀熟,前面一句學會了,後面便忘記;後面一句學會了,前面又忘記了,始終沒有辦法記下來。



由於周利盤特迦無法“憶持”佛陀所教的“伽陀”,在這種情況下,慈悲的佛陀把周利盤特迦帶到一個很清淨、安靜的房間,指著房內的掃帚,告訴周利盤特迦:“既然沒有辦法記憶四句偈,就只念‘掃帚’好了,這樣應該不會忘記了。掃帚是用來掃灰塵的,我們心當中有很多無明、煩惱,使寶鏡蒙塵,也應該把它掃去。”

 

佛陀的這段話是深含義理的:“寶鏡蒙塵”是理,“掃地”是事,理和事是相通的,既然理上不能了解,佛陀就教導他先從事上用功,從外而內,藉著掃地來顯理。所以,如果是下下根機的人,只有從事上做、從事上修。

 

例如,藉著不斷掃地來契悟,即所謂“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我們心中有貪、?、痴等污穢,便有種種塵勞境界,所以必須藉事顯理。當專心在能掃這個心和外面所掃的境時,事上就到達最高的境界,忽然,理就能顯現出來;所以法是圓融的,可以從事上修,也可以從理上契悟,到最後事理一如。

 

釋迦世尊教周利盤特迦念“掃帚”,即是從事上入,時間一久,慢慢就能由事到理,從事顯理。接著,佛又告訴周利盤特迦“掃帚的意義就是除去塵垢”,進一步教他除垢。垢就是我們心當中的塵垢,除去外面的塵垢之外,還要除去心當中的塵垢,心中的塵垢除盡,智慧也就開了。

 

佛陀依他的根器,而教導他:“教我安居,調出入息,我時觀息,微細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得大無礙,乃至漏盡,成阿羅漢。”佛先教他念“掃帚”、“除垢”,再進一步體會除去了外面的塵垢之外,還要除去心中的塵垢,而周利盤特迦也確實找到了這一條修行的道路。所以周利盤特迦就說:“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返息循空,斯為第一。”

 

掃帚掃塵,塵雖去而帚跡猶存,如何處治乎?你不妨“朝日掃心地,掃帚越不淨,欲要心地淨,撇下掃帚柄。”“如人擔物,兩頭俱在則停穩,脫卻一頭則偏也,若兩頭俱脫去,和擔子也無,卻要本來處。”這與禪宗所謂“能所雙亡”同出一轍,此法適於上上慧根人。

 

本文引用 : 人間福報覺世副刊











 




掃地掃地掃心地 心地不掃空掃地

人人都把心地掃 人我高山變平地

掃地掃地掃心地 心地不掃空掃地

人人都把心地掃 世上無處不淨地


 


文 / 見膽 法師



 

每日清晨,經行於鹿野園間,看見法師們專注地打掃落葉,深刻體會到「佛法貴行,不貴不行」之真理。所謂「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行者從事相上的出坡作務中,藉由掃除外在的塵垢,進而滌濾自心煩惱垢,正是修行用功的入處。

 

周利槃特是佛陀的弟子,由於資質魯鈍,常受到別人的嘲笑,所以佛陀教他於掃地時背誦「掃帚」二字。雖是簡單的兩個字,但他卻記前忘後、記後忘前,想到「掃」就忘了「帚」,想到「帚」就忘了「掃」,因此苦惱不堪。

 

於是佛陀慈悲地告訴他:「『掃帚』的意義就是去除塵垢。想想看,你誦『掃帚』二字的目的是什麼呢?」周利槃特依佛陀的教導思惟著:「什麼是塵垢呢?灰土瓦礫是塵垢;什麼是去除呢?去除就是清淨。所以佛陀是在提醒我們,除了掃除外面的塵垢外,還要去除心當中的塵垢,煩惱除盡,智慧自然就會開顯。」周利槃特就這樣不斷地重慮緣真,最後一念相應慧,終於證得阿羅漢果。

《大智度論》云:「一心正念,速得道果。」只要我們安住正念,即使外表看起來極為平常的掃地工作,也能成為平凡中的不平凡。有一天,佛陀走在逝多林中,看到滿地的落葉,所以希望藉此因緣,讓大家廣修福德,種清淨因,於是拿起掃把準備掃地。

 

弟子們心想:「出家修行是以佛身為己身,佛陀處處以身作則,他的一舉一動背後都富有深義,所以我們應該隨即跟進。」於是大家馬上拿起掃把,跟著佛陀一起掃地。

 

慈悲的佛陀應機施教說:「掃地可以獲得五種最勝利益:一、使自心得清淨。二、使他人得清淨心。三、令諸天歡喜。四、種下正業之因。五、此生結束後生往天上。」大眾聽完佛陀開示,沒想到像掃地這麼平凡的事,都能有這麼殊勝的功德,於是滿心歡喜掃除地上的塵垢,使它回復原本的清淨。

如果我們能以清淨心掃地,所獲功德利益更是不可思議。為什麼可以獲得福德呢?《金剛經》云:「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諸菩薩以真空妙有心、不動心、智慧心、無住心勤修六度,萬行具足,所以感召福德莊嚴。

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智慧。所以我們以時間及體力掃地是布施,掃地當下身口意三業清淨是持戒,能夠不畏風吹日曬及體力的消耗是忍辱,身心不懈怠地在掃地這件事上是精進,一心專注是禪定,修善法不執著善法,最後無住生心是智慧。因此,以菩薩六度之因心掃地,必能獲福深廣。

佛法有事有理,出坡作務外修事相上的有漏善是福德,內證佛性無漏智才是功德。唯有福德、功德兼具,事理一如,才是出離生死苦海乃至成佛作祖之道。除此,我們還要廣行菩薩道,進一步發願回向:「掃除塵垢,當願眾生,眼根清淨,常登覺地。淨除心垢,當願眾生,永斷習氣,一塵不立。」如此以願導行,不僅自利,亦能利他,必能回歸清淨自性,成就莊嚴淨土。












 


 



 

iv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在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