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欣賞


 


作者 中台山 見廓法師



 


嫉妒心,是一種「因他人勝過自己而心生妒恨」的心理狀態,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它在我們的生命中,是一股很強的殺傷力,傷人也傷己。


「螃蟹的習性」便是一個很貼切的描述:如果竹簍中只有一隻螃蟹時,為了不讓牠逃出去,一定要將簍口蓋住;反之,若有兩隻以上的螃蟹在竹簍中時,不需蓋上蓋子,螃蟹也逃不出去,因為,只要其中一隻螃蟹想爬到竹簍口,其他螃蟹便會死命地將牠往下拖,所以,沒有任何一隻螃蟹可以逃出去。


  其實,仔細反省自己在面對他人成就時的心念,與因之而起的言行時,就會發現我們也在做類似的事情。


不論是同學之間、朋友之間、同事之間,相似的場景不斷地上演,從更微細的心念來看,甚至於家人之間也會有這種「內戰」發生。


 


嫉他實則害己


  《雜寶藏經》中有一個公案:過去,雪山中有一隻「共命鳥」,牠有兩個頭,一個頭經常能吃到香甜的果實,另一個頭吃到的卻都是不好吃的果實。


有一天,正在覓食的時候,沒嚐到美食的這個頭起了嫉妒心,抱怨道:「為什麼我總是吃到不好的果實,好的都給你吃到了?既然這樣,不如我吃顆有毒的果實,以後你就再也吃不到美食了!」另一個頭安慰牠說:「雖然是我吃到美味的果實,可是最後我們都吸收到營養,有了好的體力啊!」然而,在嫉妒之火的燃燒下,心生惡念的牠,終究還是吃下有毒的果實,落得同歸於盡的下場。


  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彼此都是互相依存的,古德也說:「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每個人彼此之間都是「生命共同體」。


嫉妒心操控自己,就多樹立一個敵人;反之,降伏嫉妒心,懂得欣賞他人的成就,反而多了一個朋友。利弊之間,其實已經很清楚了。


 


欣賞兼亦利己


  不管是學業、事業,還是道業,想要有所成就,「良師益友」都是不可或缺的助緣,但是,假使戴上了「嫉妒」的眼鏡,不論良師還是益友,通通看不到了,剩下的只有「眼中釘」;若能打開心胸,拿下「嫉妒」的有色眼鏡,任何人皆可以為「良師」!


  過去唐代神贊禪師於福州大中寺出家,後來出去行腳,參百丈禪師而開悟,因感念過去師恩,乃返受業本師之處欲度化其師,以報師恩。


有一天,神贊的師父在窗下看經,有一隻蜜蜂想飛出去,卻不知出口就在旁邊,只一心往窗紙上鑽,神贊便說:「世界如許廣,不肯出,鑽他故紙驢年去?遂有偈曰:『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太癡;百年鑽故紙,何日出頭時?』」師父放下經書問:「汝行腳遇何人?吾前後見汝發語異常。」神贊回答:「某甲蒙百丈和尚指箇歇處,今欲報慈德耳。」師父於是設齋供眾,請神贊說法,其師於言下有所感悟。


  神贊禪師的師父沒有因為弟子比他先悟道而嫉妒排斥,反而設齋請法,此種心量實在值得我們學習,其師也因此「不嫉妒」的心胸,而得以因聽聞神贊的開示,在佛道上有更進一步的契悟。


「懂得欣賞」,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


 



 


照見五蘊皆空


  「嫉妒」與「欣賞」之間的得失利弊是如此地明顯,但問題是「如何擺脫嫉妒心的束縛?」這就必須進一步透視「嫉妒」的根源。


  「嫉妒」由「比較」而生,而「比較」則是因為有「自己」、有「他人」。


佛法說,「眾生」是由色受想行識五蘊積集而成的假相,故經云:「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陽焰,行如芭蕉,識如幻化。」


  我們的「色身」是由四大組合而成,如同一堆水沫一樣,看似美麗,卻是虛幻危脆,隨時都會破滅。譬如,發生車禍,腦漿及五臟六腑四溢,人形不復可見。


我們的種種「感受」,乃因六根與外境接觸而生,根、境一旦分離,感受也隨之而滅,如同水泡一樣。「想像」則如海市蜃樓,見之似有,近之則無;心中取著外境,認為實有可得,待進一步仔細分析思惟之,便見了無一物可得。


以「車子」為例,其實只是一堆零件的組合,由量子物理學的角度視之,這些零件又不過是一堆粒子的組合,分析到最後,其實只是一些能量而已,故實際上並無「車子」的存在,只是自心妄執而有的假相


行」,即是身心的種種「造作」,如同芭蕉樹一般,將樹皮一層層剝掉之後,中間原來是空心,什麼都沒有;我們一旦分析身心的種種造作,終會發現,竟找不到一個來處。


「識」,指心念的種種「分別」,此種分別猶如電影一般,看似真實,實則虛無。


 


眾生皆當成佛


  經過智慧的透視,我們認為實實在在的「自己」與「他人」,其實如夢幻泡影,皆是假有幻相,既無我無人,何來嫉妒可生?雖然五蘊皆空,但當下的這念靈知靈覺,始終不失不壞,能生出一切世間、出世間的善法功德,覺悟了此一生命泉源,就找到了一切功德泉源,如《六祖壇經》云:「不離自性,即是福田。」


  釋迦如來初成道時便已明言:「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眾生雖迷,佛性卻是「在凡不減」;成道了,佛性仍是「在聖不增」,始終平等如一。


  一切眾生有其善根,都是未來佛,誰會妒嫉佛的功德呢?因此,看到他人的好,如同看到未來佛在因地中向上提升的本生故事,不是應該感到讚歎、歡喜嗎?世界上好人太少,現在又多了一個好人,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嗎?超越嫉妒,學會欣賞,人生一定會更美麗!



 


 


文章 引用中台山 美框 黑嘉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在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