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山不來,您是否該去就山呢?

        有一位著名的經濟學教授,凡是被他教過的學生,鮮少有順利拿到學分的。原因出在,教授平時不苟言笑,教學古板,分派作業既多且難,學生們不是選擇翹課,就是打混摸魚,寧可被當,也不願多聽老夫子講一句。

        但這位教授可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經濟學專家,叫得出名字的幾位財經人才,都是他的得意門生。誰若是想在經濟學這個領域內闖出一點兒名堂,首先得過了他這一關才行!
一天,教授身邊緊跟著一名學生,二人有說有笑,驚煞了旁人。後來,就有人問那名學生說:「幹嘛對那種八股教授跟前跟後的巴結呀!你一點兒骨氣好不好!」

        那名學生回答:「你們聽過穆罕默德喚山的故事嗎?穆罕默德向群眾宣稱,他可以叫山移至他的面前來,等呼喚了三次之後,山仍然屹立不動,絲毫沒有向他靠近半寸;然後,穆罕默德又說,山既然不過來,那我自己走過去好了!教授就好比是那座山,而我就好比是穆罕默德,既然教授不能順從我想要的學習方式,只好我去適應教授的授課理念。反正,我的目的是學好經濟學,是要入寶山取寶,寶山不過來,我當然是自己過去嘍!」

        這名學生,果然出類拔粹,畢業後沒幾年,就成為金融界嚮叮噹的人物,而他的同學,都還停留在原地「喚山」呢!想想我們所面對的人生,到底,喚山不來,該不該去就山呢?其實,隨著外在環境的變異而調整適應能力,要比一廂情願地拋出自我的吶喊等待回響,來得有智慧多。能這樣認知的人,他的生活一定過得多采多姿。當做任何嚐試都無法再改變什麼的時候,不妨學著適應。有時,一種來自於適應後的融入,反而更能激發出生命的潛能。等到你具備一定的條件與能力時,該適應你的,自然就會臣服了。

        很久很久以前,我看過一部電影,場景是一家很有質感、很現代化的咖啡廳,美麗的女主角獨佔著一張咖啡桌,英俊的男主角也獨佔著一張咖啡桌,他們先是相互偷瞧,接著是相對微笑,男士突然神經質地說了一句「山,你過來!」他的語音在她的微笑中消失,看見她沒有動作反應,他又自言自語地說,「山不過來,我就過去吧!」他起身端著自己的咖啡,過去坐在她的對面,於是展開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愛故事。

        回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帶著他的四十門徒在山谷裡講道,他說,「信心」是成就任何事物的關鍵;也就是說,人有信心,便沒有不能成功的計劃,一位門徒對他說:「你有信心,你能讓那座山過來,讓我們站在山頂嗎?」穆罕默德對他的門徒滿懷信心地把頭一點,對山大喊一聲:「山,你過來!」山谷裡響起了他的回聲,回聲終於消失,山谷又歸寧靜。大家都聚精會神地望著那座山,穆罕默德說:「山不過來,我們過去吧!」他們開始爬山,經過一番努力,到了山頂,他們因信心促使希望實現而歡呼。

       
「山不過來,我們過去吧!」這句名言使我化解了許多衝突,解決了許多困難。山不過來,我過去,會達到同樣結果!

轉貼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在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