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 做 人


 

想想,這一生當中,你是否也曾經與人爭奪過物品、權力、位置、金錢,甚至是情人…等?是否曾經與人推諉過責任、過失,以及不好的…等?

 

 

身處在這個社會上,做人,是最基礎,卻也是一生一世都必須不斷學習精進,與鑽研的高深學問

 

 

不妨觀察一下我們的週遭,不難發現有些人的人緣就是特別差,非常的不會做人。這種人看待任何事情通常都只以自己的觀點利益為出發點,鮮少考慮他人觀感跟權益

 

 

所以當他面對自己極差的人緣之時,他的心裡也只會想著「我又沒做錯什麼事,難道我只想讓自己更好過一點也不行嗎?」的想法。

 

也因此不管他面對周遭多少人們的批判跟斥責,他也只會一味的怪罪他人,而從來都不會去反省自己

 

 

然而人生在世,可不可以因為我們自己缺錢而想要錢的欲望,就去偷、搶、拐、騙他人呢?可不可以僅僅為了滿足我們自身的欲望,就無視他人的權益跟傷害他人呢?

 

像是飆車啦,隨意破壞公物啦,看到路人不爽就打啦,只因為自己爽所以就到處放火燒人家房子跟機車啦…等等,可以嗎?

 

 

同樣的道理,通常一個人際關係極差的人,就是因為他凡事總習慣只考慮到自身利益的自私個性,卻忽略了人只要身處在這個社會之上,任何一個行為,都會跟他人產生連動關係,因此又怎能凡事都只考量到自己而沒考量到他人呢!

 

 

試問如果一個凡事只考量到自身利益的人,他今天對於自己只出於自身利益考量的行為並不認為有任何錯誤的話,那麼試問「當別人也跟他一樣這麼做而影響跟傷害到他的權益之時,他是不是也能坦然接受這結果呢?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推己及人」其實這都是仁心的表現

 

 

然而此時我們自己也該想想,究竟怎樣的做人才叫做成功?又或者到底該怎麼做人才對呢?

 

 

其實做人指的是一種人與人相處間關係與行為的分寸拿捏,每個人都必須從自身所遭遇到的各種不同情形去加以應變跟修正。

 

 

所以做人其實並沒有相當明確的對錯之分,它只有所謂比較好跟比較不好的做法而已。至於這些方法跟經驗,其實許多前賢們也都透過諸多的史冊跟典籍清楚的告訴我們了。

 

 

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凡是個性上自私自利,看待任何事情總以自身利益為出發點考量的人,必然遭致諸多怨恨,人緣當然也不好,輕者為人所鄙視怨懟,重者甚至可能有殺身之危。

 

 

是以《孟子‧離婁上》:「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猶惡醉而強酒。」便是說明此一道理。

然而這也並不代表一個人緣極佳,所有人都喜歡的人就是好的。因為子曰:「鄉愿,德之賊也﹗」

 

 

另子貢問孔子:『鄉人皆好之,何如﹖』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孔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由此可見,所謂做人之道,應當追求「有為有守,推己及人。」

 

 

如果試著用「聰明」跟「道德」兩要素來區分所有人的話,那麼大概就能把世上的人們區分為四種人

 

 

第一種,不聰明也不道德的人,損人不利己。就像小說絕代雙驕中的十大惡人「損人不利己白開心」一樣。通常這類人多帶有一些精神上的問題總是憤世嫉俗跟充滿負面情緒,所以才會喜歡做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第二種,聰明但不道德的人損人利己。標準自私自利性格,凡事總以滿足自身利益為目的缺乏仁心跟同理心的人,此類人普遍充斥於社會之中,但看程度輕重而已。

 

 

第三種,不聰明但有道德的人,損己利人。舉凡是長期投身於公益領域或宗教性工作的人都算是,另外專門負責娛樂他人的演藝人員也可以算是,尤其是小丑這類的角色。

 

這一類人的工作辛酸與壓力普遍都很大,也相當辛苦,所以世人通常也都給予其高度的評價跟掌聲,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會常說傳教或投身公益都需要帶些傻勁的關係。

 

 

第四種人,聰明且有道德的人,利人利己。大致上來說義工志工等領域都可以算是,不過差別在於這並不是以旁人眼中的物質面來衡量,而是以當事人本身的精神面來加以衡量的。

 

 

關鍵點在於心性修養的高低,如果當事人所做任何利人的行為也都能讓自己感到有所收穫跟快樂歡愉之時,那便是符合利人利己的要件了。

 

 

仔細想想,你是上述當中的哪一種人?

 

或者該說你想當哪一種人?

 

如果可以的話,當然,我想當最後一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在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