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蕅益大師 ─ 十大礙行


 


一、念身不求無病



   身無病則貪慾乃生。貪慾生必破戒退道。
   知病性空病不能惱。以病苦為良藥。



二、處世不求無難



   世無難則驕奢必起。驕奢起必欺壓一切。
   體難本妄難亦奚傷。以患難為解脫。



三、究心不求無障



   心無障則所學躐等。學躐等必未得謂得。
   解障無根障既自寂。以障礙為逍遙。



四、立行不求無魔



   行無魔則誓願不堅。願不堅必未證謂證。
   究魔無根魔何能擾。以群魔為法侶。



五、謀事不求易成



   事易成則志存輕慢。志輕慢必稱我有能。
   成事隨業事不由能。以事難為安樂。



六、交情不求益我



   情益我則虧失道義。虧道義必見人之非。
   察情有因情乃依緣。以弊交為資糧。



七、於人不求順適



   人順適則內必自矜。內自矜必執我之是。
   悟人處世人但酬報。以逆人為園林。



八、施德不求望報



   德望報則意有所圖。意有圖必華名欲揚。
   明德無性德亦非實。以市德為棄屣。



九、見利不求沾分



   利沾分則痴心必動。痴心動必惡利毀己。
   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為富貴。



十、被抑不求申明



   抑申明則人我未忘。存人我心怨恨滋生。
   忍抑為謙抑我何傷。以受抑為行門。


 





明朝的蕅益大師在《十大礙行》的中講:

「佛祖聖賢,沒有一個不把逆境當作大熔爐來鍛鍊自己的。


 


佛的四聖諦苦諦就放在頭一位。又稱八苦八師。倘若稍為存在著一念喜歡順境而嫌惡逆境的情緒,那終究會同那些爛草枯葉一般,怎麼能像松柏那樣在冰霜風雪之中亭亭而立呢?


 


美玉經過琢磨加工是不能成為一件好玉器;生鐵不經過鍛鍊是不會成為好鋼的;鐘不敲不響,刀不磨不快,哪裡有天生的彌勒、自然而成的釋迦佛呢?


 


若想成聖為賢,當佛作祖,必定能做到受人惡罵就好像喝了一杯甘露水;碰到橫逆的事就好像見到了寶貝,這樣才能安心在患難中經受考驗,在患難之中修行,才能在這五濁惡世中,種植下往生西方淨土的種子;才能像青蓮一樣出淤泥而不染,登高位而不退失。


 


所以在這末法時期,以此《十大礙行》檢點自己的一切言行乃至一切念頭,倘若真的能在病時、難時、甚至於在受抑制、受排擠、受打擊之時,能明白苦難終究是空的,不怨天尤人,那麼修行可算是有些許體悟。我們的資糧可日漸增長,將來往生西方才有希望。


 



南無阿彌陀佛


祈願見文者 皆共成佛道


 



自在端心合十祝禱


 

感謝網路資源 自在整理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在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