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聽 童音版 天上天下無如佛


 


何 處 是 道 場


 


<在維摩詰所說經> 中


維摩詰居士以權巧方便


示現有疾,廣為來問疾者說法


當佛陀教光嚴童子去向維摩詰慰問病情時,光嚴童子稟白佛陀,他不能勝任去探病.因為他曾在毘耶離大城遇到維摩詰居士,就向他行禮而請問:


          "居士從那裡而來呢?"


          "我從道場來!"維摩詰居士回答.


          "請問何處是您的道場?"


 "直心就是道場,因為沒有虛偽假裝;能發起行動修行就是道場,因為能夠成辦度眾生成佛果的大事;深廣的心量是道場,因為能增益一切功德;發起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心就是道場,因為發心正確,沒有錯謬."


一般學佛者總以為修道的場所,就是寺庵精舍,或是閉關在深山的洞穴或茅舍.因此虔誠的佛教善男子善女人們,往往不惜鉅資來蓋堂皇的佛寺,以為經常到寺院去聽經聞法,誦經拜懺,燒香禮佛,唸佛坐禪等積極參加佛事法會,就是精進修道.


雖然這些方式有助於修道,但是卻將全部人力物力以及心力放在外在的建築物和宗教儀式上.因此維摩詰居士特別明確地點破了我們的錯誤,指出修道的基地是我們的[心地],所以先說"直心是道場".


我輩學佛者應時刻迴光反照,反省一下:我們是否在虔誠地到寺院大做佛事後,一離開寺門,回到紅塵世間,則依然故我,凡事執著放不下,自私自利,貪瞋痴疑慢心不減,人我是非充滿心田;心地言行,起心動念毫無改善淨化.這就是不明白學佛修行是改善自己的生命素質,必須正本清源,應以直心發行,開拓深心,慈悲應物,忠恕待人,行善避惡,發大菩提心,才能奠定修道的基礎.


接著維摩詰居士又指出菩薩的六種修持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及四無量心(慈,悲,喜,捨)等,就是真正的"道場".這就是說明:學佛修行不是閉門到寺院做功德而已,是應該到世間去救濟眾生的困苦,慈悲為眾生拔苦與樂.不是僅僅到寺廟去求福消災,超薦祖先,唸佛吃素而已.


但是要在這五濁惡世,持五戒(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及行十善(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又要入世度眾生,則必須有方便法門,有正知正見,內心修持有基礎,明辨是非,因果分明;那就要依佛陀的教導去修心養性


因此維摩詰居士再把修行實踐的項目,增廣深化:要多聞正法,依佛法去實行,調伏妄心,正觀諸法,依三十七道品修持,深明苦集滅道四聖諦,觀十二因緣法等等,包括了佛陀四十九年所說的道理,就是以法為師,以全部教理經典為"道場".其中更強調:


          "眾生是道場,知無我故."


         "一切法是道場,知諸法空故."


         維摩詰居士最後總結說:


"菩薩若能契證成佛證果的諸波羅蜜法,而去教化眾生,則凡有所作為,舉手投足,都是從"道場"而來的,而且安住於佛法!"


這段結論,把真正的"道場"意義,解釋得非常清楚.佛教徒自稱為"學佛的人",就是依照佛陀所指示的道理來處世做人(修行).那麼就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在起心動念中,依法修持;因為隨時隨地都是修持佛法的"道場".


對於真正瞭解佛法的佛弟子,絕對沒有離開人間社會,離開日常生活,離開芸芸眾生的"道場"


本文摘至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作者: 美雪      廣律述
時間:24 02:10:16 200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在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