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以減食為湯藥


 


陳柏達居士 文


 


「疾病以減食為湯藥」這一句話是出自唐朝


百丈大智禪師二十條叢林要則中的第四條


 


這二十條要則的原文:


 


1﹑叢林以無事為興盛


2﹑修行以念佛為穩當


3﹑精進以持戒為第一


4﹑疾病以減食為湯藥


5﹑煩惱以忍辱為菩提


6﹑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7﹑留眾以老成為真情


8﹑執事以盡心為有功


9﹑語言以減少為直截


見《禪門日誦》第136頁


 



這二十條要則的含義都很深,現在只解釋為什麼疾病要以減食為湯藥?




1﹑少吃東西是人類生病時的一種自然反應,少吃東西才能讓胃充分休息,而且減輕身體機能的過度負荷,使生理組織恢復活力,白血球和抗體充分發揮驅除病菌的效能。
 
2﹑有很多疾病是由於飲食太雜和太多引起的,所以古人說: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節制飲食,可以防治疾病。
 
3﹑《摩訶止觀輔行》上說‥「吃得少,心智才能清明」心智清明,修行止觀的工夫才能得利,才能運用止觀來治病。
 
4﹑吃得越多,人越昏沈。飲食過量,不但會傷腸胃,而且過多的養分留在體內,排不出去,會變成毒素,尤其脂肪或者維他命 A、D、E、K 等這四種油性的維生素過多時,無法排出體外時,會造成血管硬化等可怕的疾病減少飲食,可以把遺留在體內的毒素排出,對於強化身體機能很有用。
 
5﹑雖然《神農本草經》把一切食物分為上、中、下等三品。上品是常吃而有利無害的食物。中品是少吃有利,多吃有害的食物。下品是本身具有毒性,除非當藥治病,否則不能食用的食物。


現在由於大量生產,農作物普遍噴灑殺蟲劑和農藥,很多好東西都變質了。再者,食品加工,大多滲放了色素和防腐劑,碗盤上洗潔劑的遺毒又很難清洗乾淨,所以再好的食物還是不宜多吃,以免傷害肝臟和身體機能。
 
6﹑食無求飽,隨遇而安,才能專心修道,鍛鍊心智。天天講究美味,貪求口福,則必然會起分別和煩惱心,這樣心地怎會清淨呢?所以還是少吃比較自在。少吃則對物質的依賴也相對地減少,容易達知足常樂的境界,既不必為生活而奔波,又可對自己的理想全力以赴。
 
7﹑減食最明顯的理由,也許是因為現代人普遍都吃得過多,吃得過多會造成身體機能的負荷太重和操作過量,身體機能長期的奮亢,最後可能導致機體組織的損壞或崩潰,而造成機能失調或引發其他的病症,糖尿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47duddn0521.gif



自在愛的分享



自在除了不吃晚餐外
正格的說
一天只吃中午一頓正餐
而且 是餓了才吃
早上喝精力湯或是水果
有時只喝開水或香蕉果腹
中午也只是一菜一湯一飯



有時 為了省事
就一碗雜菜湯麵或雜菜粥
吃的和出家人一樣簡單
真的是 食無求飽 隨遇而安


偶而傷風流涕 連飯都不吃
整天只喝精力湯
不用吃藥 兩三天就復原
省事 省荷包 又不易生病


如此 不是為了減肥
而是對烹飪和吃沒啥興趣
不用作身體的奴隸 何其自在!





 延伸閱讀  為什麼不吃晚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在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