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家菩薩戒


 



戒如明日月 亦如瓔珞珠


微塵菩薩眾 由是成正覺


 


菩薩戒,是大乘菩薩所受持的戒律.


受持五戒得人身 ;受持八關齋戒種出世因


而受持「在家菩薩戒」六重二十八輕戒


更是進一步盡未來際的菩薩發心


 


受持菩薩戒,於因地發菩提心


從微細的心念上軌範自己


視一切眾生如自己的親眷


做人做事,無不是慈悲喜捨


念念落實救拔眾生離苦得樂的菩薩道行


自利利他,成就無上的菩提佛果


《梵網經》云,受持菩薩戒能獲五種利益


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護


二者命終時,正見心歡喜


三者生生處,為諸菩薩友


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


五者今後世,性戒福慧滿


 


何謂『優婆塞戒六重二十八輕』


《梵網經》云:


「菩薩戒是諸佛之本原,是菩薩之根本」


換言之,菩薩是由於受了『菩薩戒』而來


而三世諸佛也是由於菩薩行『菩薩道』而成


是故『菩薩戒』也是諸佛之本原。


所以要證得『佛果』,一定先要受持『菩薩戒』


已受持『菩薩戒』的在家男眾稱為『優婆塞』


在家女眾稱為『優婆夷』


未受持此戒者,就不可以如此稱呼,不為佛制所承認故


 


至於何謂『優婆塞戒六重二十八輕』?


茲依《菩薩優婆塞戒經》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六重』


(1)雖為天女乃至蟻子悉不應殺,若口教殺若身自殺,是人即失優婆塞戒;


(2)雖為身命不得偷盜乃至一錢,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


(3)雖為身命不得虛說(妄語),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


(4)雖為身命不得邪婬,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


(5)雖為身命不得宣說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所有過罪,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


(6)雖為身命不得酤酒,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




(二) 『二十八輕』


(1)不能供養父母師長,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2)耽樂飲酒,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3)污惡不能瞻視病苦,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4)見有乞者不能多少隨宜分與空遣還者,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5)若見比丘比丘尼長老先宿諸優婆塞優婆夷等,不起承迎禮拜問訊,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6)若見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毀所受戒,心生憍慢言,我勝彼彼不如我,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7)月月之中不能六日受持八戒供養三寶,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8)四十里中有講法處不能往聽,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9)受招提僧臥具床座,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10)疑水有虫故便飲之,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11)嶮難之處無伴獨行,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12)獨宿尼寺,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13)為於財命打罵奴婢僮僕外人,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14)若以殘食施於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15)若畜貓狸,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16)畜養象馬牛羊駝驢一切畜獸,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17)若不儲畜僧伽梨衣缽盂錫杖,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18)若為身命須田作者,不求淨水及陸稼處,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19)為於身命若作市易斗秤賣物,一說價已不得前卻捨賤趣貴,斗秤量物任前平用,如其不平應語令平,若不如是,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20)若於非處非時行欲,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21)商估販賣不輸官稅盜棄去者,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22)若犯國制,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23)若得新穀果[卄/瓜]菜茹,不先奉獻供養三寶,先自受者,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24)僧若不聽,說法讚歎輒自作者,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25)道路若在諸比丘前沙彌前行,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26)若優婆塞受持戒已,僧中賦食,若偏為師選擇美好過分與之,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27)若養蠶者,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28)行路之時遇見病者,不住瞻視為作方便付囑所在而捨去者,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由此觀之,如是『優婆塞戒六重二十八輕』,為《菩薩優婆塞戒經》所開示,亦為目前在家二眾所受『在家菩薩戒』,所最常採用之『戒本』。


又若受如是優婆塞戒,能至心持不令毀犯,則能獲得如是戒果,故優婆塞戒名為瓔珞名為莊嚴,其香微妙熏無邊界,遮不善法為善法律,即是無上妙寶之藏,上族種姓大寂靜處,是甘露味生善法地,直發是心尚得如是無量利益,況復一心受持不毀。


總而言之,既已受戒,就應該謹慎守戒,尤其是『六重』戒,不能隨便違犯,至於不適合時代需求,或不容易受持的『二十八輕戒(例如四十里中有講法處不能往聽,在此繁忙工商社會,不能常常請假聽經等戒條)』,則可考慮不受持,就不會有違犯之慮。


當然我們也可以常常禮佛拜懺(例如拜八十八佛寶懺、大悲懺、三昧水懺等),來發露懺悔,消除業障;


或專念『南無 阿彌陀佛(依大乘經典開示,念一句佛號,可以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六字洪名,不但可以積存『往生資糧』,而且可以懺悔罪障,一舉兩得。所以我們應該多念佛號,期望能至『一心不亂』,則依《觀無量壽佛經》開示,既已受持『菩薩戒(發菩提心的最佳證明)』,又能讀誦大乘方等經典,又能念佛至一心不亂,則『預知時至』『上品上生』將指日可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


妙音書院  Tuesday, September 28, 2004


【http://home.kimo.com.tw/famscl/ 】
【http://family.club.hinet.net/famscl/ 】

【http://tw.club.yahoo.com/clubs/famscl 】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hk.groups.yahoo.com/group/famsclnet-1/ 】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986 】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
【http://groups.msn.com/c6uurjfl7afq6ghbsguhvnqp52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在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