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醫生不會告訴你的事!



 90% 的病自己會好!



 


作者∕岡本裕 醫師


 



你去看病或健康檢查時


有醫生跟你說過這些事嗎?




選醫生的重點是合得來,而不是名氣響亮!



90%病不用吃藥也會好;太愛吃藥反而會得「醫源病」(註1)

 

醫生開藥超過四顆,就要小心!

 

養生的要點是NO、WANT、SOSO

 

認真養生的人,最容易生病(吃得越營養越危險!)

 



健檢的數據不是那麼重要,數據的變化才重要(註2)

 

健檢根本不用量身高腰圍,重點是檢查出有無癌症(註3)

 

從是否關心病患飲食,就能判斷是不是好醫生(註4)

 

盡量別找教授醫生,好醫生幾乎都不在雜誌的名醫排行榜上!

 


營養補充食品大多數沒用,補充維他命、Omega-3即可(註5)

 

 

本書作者岡本裕,是日本腦神經外科與惡性腫瘤名醫,他原本在一家大型醫院擔任住院醫生,但行醫多年後,覺得醫院的所做所為,跟他成為醫生的理念——賦予病人活力,因而變得有自信——相去甚遠,於是離開醫院,自己出來開業提供諮詢。

 

 

他最出名的主張就是「90%的病,自己會好」(大是文化出版)在日本引起讀者廣泛共鳴,九個月就銷售超過三十萬冊,他也因此成為「不開藥的名醫」。

 

 

這位不開藥、也堅持看診不穿白袍的名醫

長年在日本各地開辦健康講習,告訴大家:

 

 

 不要隨便看醫生!因為醫院必須開藥給不必吃藥的肥羊病患,來維持營運。

 

 

 吃了不該吃的藥,會得「醫源病」:原本健康的身體,因為吃藥反而搞壞,醫療
反而成為生病的原因。

 

 

 養成優良的生活習慣,就能增強自癒力。

 

 

岡本裕身為名醫,卻站在病患立場

痛陳醫生不會告訴你的事,例如:

 

 

 別找層級太高的醫生。醫生也是人,他的地位愈高,身邊愈沒人敢跟他說真話。

 

 

 別看雜誌名醫排行榜選醫生。如果排名只是湊熱鬧還好,要是病患跟醫生都對排行榜開始認真,醫病關係就會變成生意關係

 

 

 會開刀不代表就是好醫生。術後如何不復發才是關鍵

 

 

 別去癌症治療中心。癌症中心是抗癌藥劑的實驗室

 

 

 別找教授醫生或去大學附屬醫院。對待患者首重治癒,而非學術問題,更不能把醫療研究與教育放在第一順位。(註6)

 

 

 不要太相信媒體資訊。媒體的情報都是照著劇本走,情節符合他們的需求才會報

 

 

但人總有必須看醫生的時候,怎麼辦呢?

 

 不要一個人面對主治醫生。就像登聖母峰需要導遊、當地的雪巴人、扛行李的人等組成一支團隊,當你生病時,也需要一支團隊來幫你。例如主治醫生、幫忙打聽資訊的親友、聽你訴苦、抒發情緒的對象。

 

 

 問問其他醫生的看法。如果你找的是內科,第二意見可以找外科或掃描科。

 

 

 選醫生,首先請憑感覺。因為如果雙方不投緣,你一定有很多話不想對他說

 

 

 知道醫生人品如何,跟醫院的護士、清潔員、業務助理打聽準沒錯。

 

 

 別把對方當醫生,而是醫療顧問。醫生的話你只能乖乖聽,花錢買諮詢,若覺得不對勁,你會再找別人問

 

 

 請醫生回答「如果是你會怎麼辦」。沒有醫生能每種疾病都專精,找到願意回答你這問題的醫生,比較能知道後續該如何處理。

 

 

 生開藥超過四種,就要小心!沒人能確定這麼多的藥物進入人體,會產生什麼
化學變化......

 

 

本書是他繼《90%自己會好》後,更進一步具體說明:如何以簡單方法增強自癒力、聰明地跟醫院打交道、得到醫生100%的幫助。

 

 

 

《內容摘錄》

 

 小病就吃藥,吃出「醫源病」

 

 


 

 

各位讀者或許並不熟悉,不過有一種可怕的病叫做「醫源病」。你光從字面上猜,應該就能猜出它的意思——因為看醫生而導致罹患真正的疾病的狀況,就稱為「醫源病」。

 

 

「醫源病」這種病聽起來簡直是倒因為,但實際的案例可是多到一點也不像是開玩笑。

 

 

這種事情當然是不可容許的,可是很遺憾,醫源病發生的機率跟日常瑣事一樣頻繁

 

 

也因為我熟知現狀如此,所以我自己會盡量不上醫院,也盡可能不吃藥。

 

 

我來舉兩個關於醫源病的著名案例。

 

 

昭和四○年代(西元一九六五至一九七四年)以前,是光感冒就要立刻打針的年代。

 

 

當時打針不像今天針頭用過即丟,而是消毒後繼續讓下一個人使用,有很多人因此染上B型和C型肝炎。(台灣也是如此)

 

 

由於當時B型和C型肝炎病毒尚未被發現,所以沒有人認為打針會造成肝炎感染,所以就算後悔「要是沒有多打那一針就好了」,政府或者相關人士,都不需要為這個問題負責。(註7)

 

 

二十世紀六○年代的「沙利竇邁事件」也是一樣。原本沙利竇邁(Thalidomide)只是用來舒緩懷孕不適的鎮定劑,還宣稱是「沒有任何副作用的抗妊娠反應藥物」,上市不到一年就風靡歐洲與日本。

 

 

誰也沒想到這種鎮定劑居然有嚴重的副作用,孕婦吃了會導致胎兒畸形。當時有很多懷孕婦女服用沙利竇邁,在當時一共產下三千個畸形嬰兒,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其中有一半的受害者,是因為日本政府不顧國外早就禁止販售的事實,下令禁止的措施慢了半拍造成的,很顯然是人為疏失。

 

 

總之,這可以說是「一點小症狀馬上跑去看病吃藥」所引發的悲劇。這是輕率將自己的健康託付給醫生或醫院照料,最後卻適得其反的典型故事。

 

 

事實上,醫學是一門尚未成熟的學問。尤其是政府官方承認的「西醫」,只有不到二百年的歷史,是一門還在發展中的學問。我們不可以被「最先進」、「最尖端」這些字眼所矇騙。

 

 

現在的醫學不是萬能的,其實用「不確定」、「不完全」、「充滿缺陷」來形容
也不為過。

 

 

因此,我認為應該鼓勵大家去懷疑現在的醫學是否正確。即使是今天認為沒問題的藥物,也不以能為明天它還是沒問題。

 

 

吃進體內的藥、在體內作用的放射線、傷害身體的手術,一定要依照自身狀況謹慎思考,否則就不要接受。

 

 

換句話說,除非逼不得已,否則不要輕率地把自己的健康交給別人負責。

 

 

尤其是新型藥物,或許可以預測到短期的副作用,但是長期服用會產生什麼副作用,卻完全是未知數。

 

 

另外,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時,因為沒有人可以保證結果如何,等於是拿病患的身體玩俄羅斯輪盤。

 

 

我的意思是:能不去看醫生就不要去看!能不接受現代醫療就不要接受!尤其是不需要找醫生的未病,對於看醫生能免則免才是最理所當然的想法,大家覺得如何呢?

 

 

 

 請相信你的自癒力

 

 

我本來就覺得自己是一個怪咖,但就連我剛當上醫生時,也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公開表示「不要隨便去看醫生!」這或許是西醫和其標榜「醫生萬能」的形象深植人心的緣故吧。

 

 

當時我對西醫走在科學的最前端深信不疑,就算有一些疾病現在還無法治好,也覺得將來也一定能夠做到。就像地球上已經沒有人類還沒踏足的陸地一樣,醫學可能也不再會有未知的領域。或許當時我是被這樣樂觀的想法所誤導吧。

 

 

在這裡我要問大家一個問題:「生物和非生物有什麼分別?」你會怎麼回答?生物和非生物的差異雖然一目瞭然,但是真的碰到這樣的問題,還是會覺得很難回答。

 

 

要是問到我的話,我會說是:「差別在於自癒力(復元力)。」生物基本上都具有自我複製、自我修復和自我復元的能力,我認為這是區分生物與非生物的一大特徵。

 

 

我好像聽到大家在說:「這不是廢話嗎?」這的確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但就是有人沒有打從心底確信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不信任自癒力,才會一生病就跑去看醫生。要是發自內心相信自癒力的話,就不會病急亂投醫了。

 

 

說了這麼多,我猜可能還是有人不相信「未病能靠自己痊癒」。但是你的自癒力全年無休地為了你持續運轉,這是鐵錚錚的事實。

 

 

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由大約六十兆個細胞組成的。是六十兆喔!地球的人口算六十億的話,六兆可是人口數量的一萬倍。

 

 

我們的身體由天文數字的細胞構成,而且如果沒有發生什麼問題的話,能維持將近一百年的正常功能。汽車只有三萬個零件,卻只能正常運轉數年而已。

 

 

從這個角度來看,你可以想像,要維持身體的機能,不光是零件(細胞)要具備良好機能,還要可以正確無誤地自動交換、修復零件,這需要多麼驚人的能力才能夠辦到。我想大家也可以了解到,這是一種人力無法企及的驚人能力。

 

 

這麼說,遇上真正的疾病時,就該找醫生治療才對囉?的確,醫生只有在真正的疾病上才能發揮所長,但是醫生的能力再強,能夠治療疾病的依舊不是醫生本身;真正能發揮治療作用的,既不是醫生也不是藥物,當然也不是手術或放射線。

 

 

這些或許能幫助病患讓治療產生效果,或為身體痊癒爭取時間,但是也僅只於此。

 

 

無論大家是不是發現到了,但實際上能根治疾病的,是每個人都確實擁有的美好能力,也就是無可取代的自癒能力。

 

 

西醫被稱為走在科學最尖端的應用科學,但即使是最尖端的科學,現在依舊無法復原或讓生命重生。

 

 

雖然以現在的技術已經能夠徹底分析細胞的構成成分,但我們還是沒有能力從零開始構成一個細胞。

 

 

可是大家的身體卻能夠簡單地完成生命的復原再生,而且是每天、每秒,甚至是每個瞬間都在進行。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擁有驚人能力的超人。我們擁有的能力,可以完成醫生沒有辦法做到的事情

 

 

可是有一些人不相信自己擁有這樣的超能力,反而多此一舉,讓原本可以治癒的疾病無法痊癒,或是因而延誤了治療時間。

 

 

感冒時服用抗生素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感冒有99%是病毒引起,而抗生素對病毒無效;可是不知為何,很多人在感冒時服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藥物,所以當然會讓人體自癒力下降。因此,將感冒和抗生素加在一起,只有百害而無一益。

 

 

請大家拿出信心,相信自癒力這種驚人的超能力!要是大家能體會自癒力的優異之處,應該會萌生要好好保護自癒力的念頭。

 

 

連續劇裡那種為了把病治好而心力交瘁的故事情節,從戲劇的角度看起來或許很唯美;但在現實中浪費自己珍貴的自癒力、不好好照顧健康,導致必須為了治病心力交瘁,只會遭人輕視,絕對不會被傳為美談

 

 

我認為這是對賦予大家珍貴生命的雙親和先祖的一種冒瀆。

 

 

話說回來,也有人將自癒力解讀為「自然治癒力」。我認為自然治癒力這種說法並不恰當,因為這種說法很容易招致誤解。

 

 

自癒力不是自然運轉的。自癒力是需要保護、保養、因應各種狀況不時加以強化,才能開始發揮作用,絕對不是放著不管就會自然而然發揮功用。

 

 

所以我覺得不該稱之為自然治癒力,而是自癒力比較妥當。

 

 

雖然自癒力是非常優異的能力,但如果受到各種阻力,也會無法發揮效用。

 

 

而最最妨礙自癒力發威的,就是對自癒力的不信任與依賴醫生的心態。

 

 

抱持著「治病靠自己」的心態可以促使自癒力進步,可是如果興起「靠自癒力真的有辦法痊癒嗎?」的疑慮,就會導致自癒力下降。

 

 

如果沒有抱持靠自己力量治病的積極心態,一味只想靠別人、依賴外物替自己治病的消極態度,更會大幅削弱自癒力。

 

 

從以上我們可以知道,自癒力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潛在能力,但麻煩在於能否發揮,取決於個人的心態。如果你想要充分發揮自癒力,就不可以弄錯它的使用方式。

 

 


 

ivr

 

文長請續看很重要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自在居 的頭像
    自在居

    少欲知足 靜默養道

    自在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