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只有一個字能形容崑曲,那就是~美!
崑曲為百戲之母,時間比莎士比亞還早
崑曲發源於崑山,又稱南曲,在明代以前僅流行於江南一帶
因文雅、抒情、冗長、深奧,亦稱 "水磨腔 "
崑曲已被列入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19項之首
牡丹亭 杜麗娘 遊園: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捲,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遍青山啼紅了杜鵑,那荼麋外煙絲醉軟。那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
閑凝眄,聲聲燕語明如翦,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崑曲曾有過輝煌的歷史,明嘉靖到清乾隆兩百年間是崑曲全盛時代
崑劇舞台藝術亦在清朝中葉發展成熟,獨霸中國劇壇二百餘年
流行於大江南北,是當時的「國劇」,上至朝廷下至市井均好此道!

崑腔劇本之豐富,在各劇種中首屈一指
結合了經典文學、音樂、舞蹈及戲劇
同時體現了令人驚艷的中國文化之美!

經過數百年的千錘百鍊,無數文人、音樂家、戲曲表演者的
投入終於磨合成一種最精確、最精純、最精緻的表演藝術
與中國文化的基本美學十分的契合:
抽象、寫意、抒情、詩化,是一種以簡馭繁的古典美學!

崑曲約有600年歷史,比歐洲歌舞劇還要早上2~3個世紀
而且,崑曲唱腔與歌詞的意境,都是唐宋詩詞的水準
服裝與身段舞姿也都令人賞心悅目,幾乎已達唯美的境界
延伸閱讀→崑曲在臺灣_專訪朱昆槐女士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