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來,旅行也可以「有機」


 


覺得悶嗎?想來趟旅行,其實離開家後,也有「有機」的選擇。「有機旅行」的概念出現在1980年代中期,當時只是以自然生態為主的「另類」選擇,但隨著有機風氣的盛行,已經是西方旅遊市場的大宗,並且成長快速。


例如「美國有機旅行協會」會在網站上推薦在前菜、主菜、甜點至少有一項是有機農產品的餐廳;也會推薦使用無毒的、非化學的清潔用品的旅館。


在德國,德國鐵路局、德國環境保護與自然保育協會,以及有機旅館聯盟(BIO HOTELS)共同合作,提供全世界愛度假的德國人不一樣的選擇。


「環境保護與自然保育協會」提供補貼,旅客搭乘最環保的火車到達有機旅館所在地。有機旅館則提供有機飲食、健康課程及各種養生、美容及療養服務。


我最近也參加了一趟國內的「有機旅行」。這是由「植物保護科技基金會」所舉辦的「陽明山古圳生態、人文與永續農園」之旅,行前主辦單位即用E-mail通知「請自帶環保餐具」。


我們搭租來的公車上山。參加的人有一家人,也有一群好友,有老太太,也有小孩,一共30人左右,靜靜地上山,還好沒有人要求自我介紹或康樂活動,幫幫忙,還大清早。


準時抵達坪頂古圳起點。由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的慧儀和經修負責解說。


每次參加有解說員的活動,都會覺得這些解說員長得一個樣,皮膚黑黑的,笑容憨憨的,然後為帶動氣氛,老要大家猜東猜西。


果不其然,經修要我們遠眺左邊的山,猜那像什麼?這群人挺配合的,開始猜像張「椅子」、「雲朵」等等,答案是「鵝屁股」,這可能已經超出我們的經驗範圍。


這座山叫做「鵝尾山」,正因為山形扁長渾圓。過去整座山都栽種橘子,在春節期間會變成金黃色,所以又稱「金面仔」。


來到有個詩意名字的「清風亭」,經修已經預告等一下會歷經模特兒走台步的訓練,會經過只有20公分大小的小徑,要大家小心腳步。


但沒預告的是,我們竟然會穿越絲瓜棚,頭頂上絲瓜纍纍,右邊則是已經可以採收的金黃色南瓜,左邊即是水道。我不知道別人是不是像我一樣興奮,我的帽沿較低,頭不斷被絲瓜打到,走在我前面的老婆婆,不斷吃吃地笑。


後面傳來慘叫聲,有人一不注意,為閃絲瓜,掉到水道裡,不怕,水道清澈見底,又不深,只是旅途有趣的插曲。


來到第一條古圳。經修先說,這三條古圳,因為用不同的方法建造,最晚造的,反而最舊。


眼前這一條,就是最新的古圳,叫做「登峰圳」,建於日據時代,是當地的仕紳吳超鄉(舊名吳登峰)出錢所建。這個古圳底下是水泥,沒看到蝦蟹活動,的確看起來有點歷史。


走到第二條古圳,叫做「坪頂新圳」,建於道光年間,這個古圳用生態工法所建,所以圳邊多孔隙,適合蝦蟹、螢火蟲棲息。的確,雖然這條圳比較年長,反而保養較好,看起來較新。


脫掉鞋襪走水圳


大家停在古圳的隧道口聽解說,經修要大家脫鞋,走水路穿過隧道。


哇,我已經好久沒有像小時候在水溝裡玩水了,還要穿過暗黑的隧道,我迅速又配合地脫下鞋襪,一踩腳底有點涼,然後就一路涉水前行,連到底了,都捨不得再穿上鞋襪。


來到第三條古圳,就叫做「坪頂古圳」,也是民間出錢開鑿。往下一看,當時竟是徒手挖掘,所以現在生物相最為豐富,水質也最為清澈。


三條古圳走到底,就是慧儀的家。


有機午餐已經等著我們。午餐並不是在室內的餐廳,而是在水圳邊搭兩張桌子。準備了米粉、冬瓜湯、青菜等,有葷有素,全都是有機的。


大家拿出環保餐具,一一取菜,席地坐在古圳旁,腳丫子玩著水,吃著午餐。


下午參觀草山有機農業園區,明年將做為推廣有機農業之用,市民也可以以個人或團體租用耕地,體驗有機農耕。正中午,太陽有點大,大家採了有機小黃瓜解渴後,迅速離開。


坐在草席聽有機


然後我們又回到慧儀家。大家分為三攤進行。


第一攤,大家坐在大草蓆上,聽綽號「冰淇淋」的有機義工林碧菁分享她去紐西蘭參加Wwoof的心得。


「冰淇淋」長得白淨可愛,又圓圓的,的確像「冰淇淋」,不太像搞有機的。她在40歲那年,離開煩悶的工作,到澳洲學一年園藝、一年有機。


Wwoof(Willing Workers On Organic Farms)是國際性有機農場志願工作者的組織,因為有機農業需要大量人力,所以採提供免費食宿方式,讓志工長短期停留,也可以國際間互相交流學習。台灣正由他們推廣中,希望有更多有機農場加入。


冰淇淋分享了她去紐澳4個有機農場當志工的經驗。在「密雀社區(Tui Community)」裡,10戶人家共居在這裡,這裡沒有路燈,共乘車,重靈修,自種蔬果自給自足。


還有在「水果森林(Fruit Forest)」有機果園,鄰近海岸,善用自然資源如海草、魚骨、木屑堆肥。每天早上農場主人都拿望遠鏡看海,她奇怪,到底在看什麼?主人回答,我在看今天的浪適不適合衝浪。終於有一天適合了,主人拿著衝浪板往外跑,今天不耕作。


其實有機農務全世界相同,都是很忙、很辛苦的,台灣人覺得工作沒做完不能休息,但紐西蘭人覺得「工作永遠做不完」,該玩就要玩。


「冰淇淋」嘆口氣說,台灣的有機,只看到「有機栽培」,看不到「生活」,但孟磊和慧儀是很特殊的例子。


另外兩攤,是由孟磊和慧儀主講。他們很慷慨地分享他們的生活,帶我們去看他們的雞,如何幫他們鬆土,他們又如何集水,也看他們生活中如何用太陽能鍋煮飯。


他們家的客廳優雅有風格,叫「孟小弟」的白貓,在旁邊若有所思。


我心裡其實也在想,一定要帶《康健》編輯部同事,來一趟有機旅行。


如何有機旅行


你也想來一趟有機旅行嗎?以下建議供你參考。


出發前先了解


學習任何有關你將造訪的地點,包括歷史、文化、語言和自然生態。


勇敢說「不」


如果旅行社所安排的活動,你認為會傷害當地生態環境,請告訴導遊,你不願參加。如果可能,也告訴其他團員,此舉會讓旅遊產品有更好的循環。


聰明消費


讓當地因為你的造訪,得到好處。儘可能買當地的有機食物,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購買手工做的產品。


尊重當地文化


詢問當地旅遊相關單位,拍照和給小費的習慣。


不留垃圾


妥善地處理垃圾,如有可能自帶環保餐具。(資料來源:國際生態旅行協會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


 


感謝  康健雜誌  黃惠如文、 攝影師  justin 贊助美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在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