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醫院殺了你


 


你知道一年有多少人可能因醫療錯誤而白白喪命?


據估計,救人的醫療業很可能是隱形的第9大殺手……






一個 37 歲男子因倦怠、頭暈、四肢無力、冰冷就醫。醫生診斷是感冒,但沒有幫他量體溫、血壓、脈搏,就直接替他打一劑抗生素,第2天病人因心肺衰竭而死。事後發現病人得的是心肌炎,不是感冒。


* * *


老太太因貧血就醫。醫生為她輸血治療,卻為O型血型的老太太,輸入AB型血液,造成老太太死於腎衰竭……


* * *


「最重要的是,勿傷害病人。」(First, do no harm)這是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斯在兩千多年前寫下的「醫師誓詞」中,叮嚀醫者的首則。


1年多前,美國「醫學研究機構」(Institute of Medicine, 簡稱IOM)提出《To Err Is Human》(犯錯是人性)的調查報告,指出在美國每年約有4萬4千~9萬8千人因可避免的醫療錯誤而喪命,舉國嘩然。


近10萬人的死亡,約相當於每3天就有2架搭載400人的波音747客機,失事墜毀,全機罹難。即使連最保守的估計4萬4千人,都比美國的第8大死因還高,亦即比因車禍、乳癌、愛滋病而死的人數還多。



而在台灣有多少人在求醫過程中,因為誤醫、誤診等錯誤而死亡?


雖然國內目前沒有正式大型的研究與官方統計,但台大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班學生何曉琪,在碩士論文中利用美國IOM的研究結果所套用的公式,推算在台灣因醫療傷害所導致的死亡件數。


以民國86年215萬多(2,151,792)人次的急性病床服務量為母數,她推估出當年可能有 2,911人,至多有 6,281人死於醫療錯誤;如以澳洲不同的定義來推估,死亡人數更高達 8,927人。


這樣的數字代表什麼意義?


如以最低的推估值2,911人來看,已達當年10大死因的第9位,超過因高血壓疾病及自殺死亡的人數(見右表)。


令人擔憂的是,這個隱形殺手,可能不只是第9大。


「一年有5千~1萬人,因誤醫誤診而死,這可能是合理的估算,」曾任陽明大學醫學系副主任的衛生署企劃處處長郭旭崧認為。至於受到傷害、但未死亡的人,「可能就更多了!」他說。


走進醫院,期待醫療人員能治好你的病,沒想到病沒治好,還可能使病情更加重甚至賠上性命,你能想像得到嗎?


長庚大學醫務管理系助理教授楊秀儀指出,《犯錯是人性》報告揭露了醫界長久以來心照不宣的現象──醫療如此不安全。這樣的消息,「對我們來說很驚訝,但對醫生來說,可能天天在醫院看到有人犯錯。」


文.黃惠鈴   2001/10 康健雜誌 35期    文未完,閱讀完整文章


作請看相關連結文 : 我的誤診經驗談


http://www.ireading.cc/broach/board.aspx?bid=17072&page=2


作者: 唐納.巴萊特、詹姆士.史提爾  


出版社:商周出版

[以下摘自博客來書籍館網站]


[內容簡介]


希波克拉底說,「最重要的是,勿傷害病人」;但華爾街的第一守則卻是,「萬事莫若賺錢要緊」。


這是現代醫療照護如何變成一場騙局的故事:極少數人從中牟得暴利,卻要我們其他人付出慘痛的代價。當醫療體系出了差錯,你以為你和家人能置身事外?


◎ 普立茲獎得主、美國最犀利的調查報導新聞小組


唐納.巴萊特(Donald L. Barlett)與詹姆士.史提爾(James B. Steele)最新力作◎


揭露美國最受爭議、實況罕為人知、瑕疵最為嚴重的系統。《時代》雜誌的普立茲獎調查報導新聞小組拉開醫療體系的重重帷幕,試圖解答事情為什麼會變得完全失控。


四千四百萬人沒有任何醫療保護……主要醫院無法負擔基本支出……受限於規定,醫師無法提供基本的醫療。這聽來像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困境,但它其實是今日美國醫療體系的實況。美國花在醫療上的錢,遠比其他國家多,然而不僅效益日益縮減,美國國民的平均壽命也短於其他花得較少的國家國民。同時間,健康照護組織(HMO)、製藥公司和連鎖醫院卻從中獲得暴利。被選出來的美國政治人物多蒙恩於保險公司與藥廠,他們東一處西一點地制定法律,而不願正視整個系統已幾近崩壞。


本書中,兩位作者揭露美國醫療體系已變成什麼恐怖模樣,描繪病患和醫師為系統所困,並提供駭人的個人故事,描述哪裡出了錯。透過強迫醫院和醫師放棄較便宜的學名藥,改為採用昂貴的品牌藥,藥商輕易獲利;同時間,華爾街則是從醫療相關產業大撈一筆。而政客則通過立法,維繫這不公平於不墜。本書分析醫療產業,並提供讓系統回規正軌的藥方。

[作者簡介]


唐納.巴萊特(Donald L. Barlett)與詹姆士.史提爾(James B. Steele)
是美國最廣受喝采的調查報導新聞小組。自一九七一年起,他們已共事三十五年;最初是在《費城詢問者報》(Philadelphia Inquirer)擔任記者,自一九九七年起,轉任《時代》(Time)雜誌的特約編輯。他們是美國有史以來唯一兩度獲得普立茲獎,並兩度獲頒國家雜誌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的新聞從業人員,此外還榮獲許多其他全國性獎項。他們一共合著了七本書,代表作為《美國:哪裡出了錯?》


(America: What Went Wrong?),該書盤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長達八個月。


◆普立茲獎得主、美國最犀利的調查報導新聞小組-唐納‧巴萊特(Donald L. Barlett)與詹姆士‧史提爾(James B. Steele)最新力作!

希波克拉底說,「最重要的是,勿傷害病人」;但華爾街的第一守則卻是,「萬事莫若賺錢要緊」。
這是現代醫療照護如何變成一場騙局的故事:極少數人從中牟得暴利,卻要我們其他人付出慘痛的代價。當醫療體系出了差錯,你以為你和家人能置身事外?

本書揭露美國最受爭議、實況罕為人知、瑕疵最為嚴重的系統。《時代》雜誌的普立茲獎調查報導新聞小組拉開醫療體系的重重帷幕,試圖解答事情為什麼會變得完全失控。

四千四百萬人沒有任何醫療保護……主要醫院無法負擔基本支出……受限於規定,醫師無法提供基本的醫療。這聽來像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困境,但它其實是今日美國醫療體系的實況。美國花在醫療上的錢,遠比其他國家多,然而不僅效益日益縮減,美國國民的平均壽命也短於其他花得較少的國家國民。同時間,健康照護組織(HMO)、製藥公司和連鎖醫院卻從中獲得暴利。被選出來的美國政治人物多蒙恩於保險公司與藥廠,他們東一處西一點地制定法律,而不願正視整個系統已幾近崩壞。

本書中,兩位作者揭露美國醫療體系已變成什麼恐怖模樣,描繪病患和醫師為系統所困,並提供駭人的個人故事,描述哪裡出了錯。透過強迫醫院和醫師放棄較便宜的學名藥,改為採用昂貴的品牌藥,藥商輕易獲利;同時間,華爾街則是從醫療相關產業大撈一筆。而政客則通過立法,維繫這不公平於不墜。本書分析醫療產業,並提供讓系統回規正軌的藥方。

【名家推薦】
◎「出版這本書,是提醒、是抗議、是呼喚。呼喚醫療體系工作回歸人道精神;提醒社會大眾,我們正走上一條通往醫療悲劇的道路;當然也向政府、政客抗議,你們的無能、私心,正使台灣人民墜落黑暗深淵。台灣人民還能不為自己的未來想一想、做些事嗎?」
—何飛鵬,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康健雜誌的一篇文章,說出了我心中的部分疑惑,台灣的醫學界有很大的問題,但是台灣人仍舊被矇在鼓裡,還死心塌地的相信著西醫制度下的醫生,可以拯救我們的性命。

眼看著身邊的親友,有許多直直的進入醫院,卻是橫的屍體出來,加上最近因為我先生對醫學產生興趣,經常找些資料證明,有些藥物治療,根本是不必要,而且傷害身體的。

而某些親友,則捨棄西醫治療,走向新興的另類療法,我看到的是,一個新生命的改造。

台灣的醫療體系長期攏照在一股權威的氣氛底下,絕對的權力,造成絕對的腐敗,台灣的醫療體系有待改進的地方還很多,只是我們不能期待這些醫師利益團體自覺,我們只能消費者自覺,不要把大筆的鈔票拿去一個拿自己生命來賺錢的地方,我們的死或活,他們根本不在乎,他們在乎的只是能不能『安全』的賺到錢而已。

好醫師不敢說沒有,但是,不多。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要有自覺,多方收集資料,沒有需要採取西醫治療的,絕對不要輕易的把那些毒物吃進體內,傷財害命。


傲爺刀彼得于   肚裡長蟲影片------生吃東西尤其是肉類的結果    人頭上長蟲影片


未分類資料夾 ( 12 ) 養生救命好書推薦 ( 23 ) 心肝脾肺腎腸胃健康計畫 ( 9 ) 顛覆你的觀念,西醫無法治好疾病! ( 20 ) 西藥衛生署殺人證據 ( 1 ) 緊急救命知識CPR教學影片 ( 2 ) 藥物的謊言 ( 2 ) 新世紀飲食影片 ( 2 ) 養生知識 ( 9 ) 哀中醫的淪亡 ( 11 ) 藥膳園地 ( 2 ) 感人文章 ( 5 ) 庸醫殺人事件簿 ( 4 )


醫生饒命.別讓醫生殺了你.別讓醫院殺了你.另類思考.觀念轉個彎生命無限寬.西醫藥發明疾病.西醫殺人無過(照收錢).中醫救人無功(還懷疑)

偏方=中醫?西醫讓台灣成洗腎王國賺錢沒事.偶一迷信偏方洗腎卻怪罪中醫.西醫-藥你生病又無效治療.割你毒你化你殺你.人體使用手冊.新世紀飲食.還我健康.

錯誤的觀念及西藥廠為賣藥所做出的許多廣告與利益糾葛 及衛生官員的偏袒西醫打壓中醫 造成我國民不聊生 冤死者多 上至九十老者 下至初生小兒無一不受西藥毒害 . 願能護持優秀中醫 願人人早日覺醒勿再迷信殺人及害人之醫學

哀中藥救人無人問.嘆西藥殺人有誰知.了解真相正確判斷.無知是最大的罪惡.盡信醫不如無醫


 母親服止痛藥哺乳 嬰兒猝死   為什麼鼻子不好的人會容易有黑眼圈?

多傑  西藥危害生命健康的真相


http://tw.myblog.yahoo.com/jw!mcKWCiSGAxY7MgnHJT16/article?mid=65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在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