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是中國的傳統名花,不僅是其清雅俊逸的風度使古今詩人畫家為之讚美,更以她的冰肌玉骨、淩寒留香被譽為中華民族的象徵而為世人所敬重。梅花濃而不豔、冷而不淡,她那疏影橫斜的風韻和清雅宜人的幽香,是其他任何花卉都無法相比的。
然而,比其香韻更為可貴的是梅花的精神。梅花的錚錚鐵骨、浩然正氣,傲雪淩霜、獨步早春的精神,被文人們譽為中華民族之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那種在淩厲寒風中兀然怒放的火紅與馨香,曾經給了多少淒涼的心靈以慰藉,給了多少彷徨的靈魂以振奮的動力與勇氣。在冰天雪地的嚴寒之中,梅花依然“淩寒獨自開”,頂風披雪,迎天競放。古人愛梅,是因為梅花具有不畏嚴寒,傲然獨立的高尚品格。
人們把松、竹、梅並稱為“歲寒三友”,尊梅、蘭、竹、菊為“四君子”,讚賞梅花的高潔、典雅、冷峭、堅貞,對於君子的雅稱,梅是當之無愧的。古人說,梅具四德,初生蕊為元,開花為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
後人又有另一種說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徵。一是快樂,二是幸運,三是長壽,四是順利,五是和平。梅先天下春,她趕在東風之前,向人們傳遞著春天的資訊,被譽為“東風第一枝”。梅花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頑強意志,歷來被古今的文人們當作崇高品格和高潔氣質的象徵。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 29 歲參加進士考試,雖名在前列,但因觸犯當時的大奸臣秦檜而被除名。他在《蔔運算元•詠梅》中寫道:“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詠梅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不論怎樣受挫折也永遠保持高風勁節的情操。
在道德水準較高的中國古代,不乏品德高尚的仁人君子、忠臣義士。在世風日下的當今人類社會,每當我看到風雪中傲然挺立的梅花,我就不禁想起世界各地在逆境中不畏強暴、金剛不動的堅守著自己信仰的修行人。
梅花淩寒不懼,報天下春然後隱去,不求名,不貪利,她是仁人君子和忠臣義士的化身。古詩中說:“古梅如高士,堅貞骨不媚” 以人比梅花,應該要怎樣活在世間呢? 那就是說要有在寒風中綻放的勇氣,在冰雪中屹立的風骨,而且,還有在月色下暗香湧動的雅致。想來這樣的高雅之士,應該是凡人中的得道之士吧。
梅,百花獨先,千古風流。冰封中,點點紅暈,洋洋灑灑,落應繽紛,詩情畫意。梅,淩寒獨開,冷香暗送,虯枝嶙峋。 一樹風華,錚錚鐵骨,濃縮世事滄桑,疏影橫斜鬥霜雪,淩寒獨放。不與凡卉為伍,不與山花爭春。高標孤詣,幽香襲人,蓬勃燦爛。
集剛勁、堅貞、俏麗、希望於一身,以她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更具高寒超逸之韻致,清雅綽約之風姿,梅花是名副其實的花中之仙!文 / 貫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