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至菩薩
懺悔專治業報病
俗話說,世上沒有後悔藥。可佛家卻偏偏給眾生開了一服後悔藥,專治「業報病」。
佛家認為,業病非普通藥石所能治癒,惟須懺悔業障,讀誦書寫經典,供養讚歎諸佛菩薩,布施法界眾生,以其功德消業除病。
智者大師多次提到,業病患者,在用藥或修習的同時,應加修懺悔。
《摩訶止觀》卷八中說, 「業障病者,舉身腫滿,顏色虛肥而黃,此人障重難治,應須懺悔」。
《摩訶止觀》卷十五中說:「若業病者,當內用觀力外須懺悔,乃可得差」。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六:「若是業病,必須助以修福懺悔轉讀,患即自滅」。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治病患第九中也說:「若是業報病,必須加助修福懺悔,患即自滅」。
佛家所說的「懺悔」,是指悔謝罪過而請求寬恕。即作罪或犯罪時,皆應懺悔,始得除罪而清淨。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中說偈言:「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
《十住毗婆沙論》卷六說:「於諸福德中,懺悔福德最大,除業障罪故」。
懺悔業障
「懺」為梵語「懺摩」的略稱,原義為「忍」或「寬恕」。如有了過失,請求容忍、寬恕,是懺的本義。
「悔」是梵語「阿缽底缽喇底提舍那」的意譯,直譯為「說」,即說罪、陳說罪狀之義。犯了過失,應該向對方承認過失; 不只是認錯,要明白說出自己所犯的罪過,這才是「悔」。
北本《涅槃經》卷十九說, 「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諸惡,二者作已懺悔。」「雖先作惡後能發露,悔已慚愧更不敢作。」「若懺悔懷慚愧者,罪即除滅清淨如本」。
發露就是顯露表白所犯的過失,而無所隱藏覆蓋。
懺悔業障,並不能使罪消滅了,只是使罪業力減輕, 「重罪輕受」。
《法苑珠林》卷八十六:「但所造業有輕有重,若論輕業,事懺亦滅; 若論重業,有可轉者,亦能轉重令輕,謂三塗業人中輕受」。
《十住毗婆沙論》卷六:「我不言懺悔則罪業滅盡,無有報果; 我言懺悔罪則輕薄,於少時受,是故懺悔。偈中說,若應墮三惡道,願人身中受。」「又如阿阇世害得道父王,以佛及文殊師利因緣故,重罪輕受」。
本來是要在來生或後後生中受重報的,由於懺悔行善,現在人道中,就從輕發落了。